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职业指导

就业创业政策解读

来源:55RC人才网 时间:2023-03-28 作者:55RC人才网 浏览量:

【在线访谈】就业创业政策解读

主  题:就业创业政策解读

活动嘉宾:市就业局局长 赵大维

简  介:

  本期在线访谈的主题是“就业创业政策解读”。做客本期在线访谈的访谈嘉宾是安顺市就业局局长赵大维同志。

图片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来到安顺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安顺市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安顺新闻网承办的在线访谈栏目。本期在线访谈的主题是“就业创业政策解读”。
  今天,做客我们录播间的访谈嘉宾是安顺市就业局局长赵大维同志。欢迎赵局长做客在线访谈,节目开始前,先和网友们打声招呼吧!
  赵大维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今年以来,全市就业创业工作坚持以“政策稳定就业、技能提升就业、服务促进就业、创业带动就业”为总体工作思路,全力稳就业保民生,全市就业形势保持了总体稳定。今天赵局长参加专题访谈,将与网民朋友就我市就业创业政策解读以及稳就业保就业有关情况进行交流。
  主持人:据了解,为了更好地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人社部门每年都针对高校毕业生发放求职创业补贴。请问哪些人可以申请?效果如何?
  赵大维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关系民生福祉和经济社会发展。为加强困难毕业学生就业帮扶,减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求职创业过程中的经济压力,国家出台了高校毕业生求职创业补贴政策。近年来,我市认真组织兑现高校毕业生求职创业补贴,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补贴对象:
  (一)贵州籍。市内普通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技工院校在毕业年度有就业创业意愿并积极求职创业的以下7类毕业生:
  1.在校期间申请并获得了国家助学贷款的毕业生;
  2.脱贫家庭毕业生(原建档立卡家庭毕业生);
  3.父母双方(单方)或本人持有效《残疾人证》的毕业生;
  4.城镇零就业家庭毕业生;
  5.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毕业生;
  6.享受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待遇的毕业生;
  7.孤儿(或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毕业生。
  (二)外省籍。市内普通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技工院校在毕业年度有就业创业意愿并积极求职创业的以下2类毕业生:
  1.在校期间申请并获得了国家助学贷款的毕业生;
  2.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毕业生。
  发放原则、标准和列支渠道
  (一)发放原则。坚持诚实守信、自愿申请、公开公正、属地管理、专款专用的原则。
  (二)发放标准。按1500元/人的标准一次性发放,主要用于补助毕业生求职创业过程中的相关费用。
  (三)列支渠道。开展求职创业补贴工作的院校,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向所在地市(州)、县(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申报补贴。所需资金通过下达各地的就业补助资金统筹保障。
  今年以来,我们根据《贵州省促进2022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二十条措施》和《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等六部门关于做好2023届毕业生求职创业补贴发放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将补贴标准提高到1500元/人,经认真组织申报,共对全市高校、职业院校、技工院校、中等职业技术学校4000 名困难学生兑现补贴600万元,有效缓解了困难学生求职期间的经济压力,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
  主持人:据了解,为进一步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近期省人社厅出台了《贵州省创业孵化示范基地质量提升实施方案》,请您为大家介绍一下相关的情况。谢谢!
  赵大维《贵州省创业孵化示范基地质量提升实施方案》的出台,是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精神,建设一批创业孵化基地,加强全省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培育、引导、扶持创业孵化基地规范化运行,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
  创业孵化示范基地主要围绕特色突出、功能完善、承载能力强等特点进行创建,具有可持续发展和示范、辐射、带动作用。鼓励支持大学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创新创业。制定建设一批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工作目标,力争“十四五”期末实现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县域覆盖、新增国家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5家。
  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的申报材料主要有以下内容:
  一是市(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推荐函;
  二是市(州)级创业孵化基地认定文件;
  三是贵州省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推荐表;
  四是按照《贵州省省级创业孵化基地绩效评估考核表》中基本条件、孵化功能、内部管理等逐条准备相关证明材料;
  五是推荐的示范基地照片和视频短片。
  创业孵化示范基地认定有以下程序:
  一是申报。各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推荐符合条件的候选单位,候选单位填写《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推荐申报表》,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填写推荐意见后,报市(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二是初审。市(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组织人员对上报的创业孵化基地进行初审,提出审核意见上报省厅。
  三是复审。省厅根据各市(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上报的初审结果,成立核查工作组通过实地核查等方式进行复审。
  四是公示、认定。经复审符合条件的,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网上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的,认定为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并授予标牌。
  今年以来,我市共培育、推荐了安顺011科创谷、安顺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园、赛伯乐(安顺)互联网众创空间等3家创业孵化园获评“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我们也真诚的希望全市所有的创业孵化园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争取成为省级甚至国家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人社部门也将竭诚为大家做好相关的服务工作。
  主持人:据了解,为更好促进群众外出务工,我省出台了《农村劳动力跨省就业一次性交通补贴和一次性跟踪服务补贴管理办法》,请对政策作具体介绍。
  赵大维(一)政策出台背景。为进一步提高劳务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村劳动力更高质量更加充分就业,不断增加劳务收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2022年5月26日,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联合印发《办法》,将《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等六部门关于切实加强就业帮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黔人社发〔2021〕11号)中明确的一次性交通补贴和一次性跟踪服务补贴的享受范围扩大至所有符合条件的农村劳动力。
  (二)补贴对象及资金列支渠道。《办法》中明确的一次性交通补贴享受对象为新跨省务工且稳定就业3个月及以上的黔籍农村劳动力,补贴资金从就业补助资金列支;一次性跟踪服务补贴享受对象为组织农村劳动力跨省务工,协助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满3个月及以上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劳务公司、劳务合作社、劳务经纪人等市场主体,补贴资金从就业补助资金列支。
  (三)补贴资金标准。《办法》中明确的一次性交通补贴、一次性跟踪服务补贴资金标准均为每人100元。
  (四)申领流程。符合条件的个人和机构向县级人社部门提出申请,各县(市、区)人社部门对个人、机构申报的资料进行核实,并对补贴对象名单进行3-5天的公示,经公示无异议的按规定在15个工作日内拨付到个人和机构的银行账户。
  主持人:据了解,一些群众比较关注城镇公益性岗位政策,请对政策作具体介绍。
  赵大维首先我介绍一下什么是城镇公益性岗位?城镇公益性岗位是指由各类用人单位开发并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认定,以实现社会公共利益和过渡性安置就业困难人员为主要目的,通过劳动获得一定劳动报酬的非营利性基层公共服务类、公共管理类岗位。开发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就业困难人员,是积极就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兜牢民生底线的重要措施。需要强调的是,公益性岗位是“托底线、救急难、临时性、公益性”属性,要避免福利化、长期化倾向。
  城镇公益性岗位安置对象: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成员。主要有以下8类:一是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进行了失业登记并持《就业创业证》,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在劳动年龄内的,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0周岁及以上的失业人员;二是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失业人员;三是持《残疾人证》的残疾失业人员;四是连续失业一年以上的长期失业人员;五是失去土地的农民及难以安置的退捕渔民转为城镇常住人口的失业人员;六是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七是法定劳动年龄内的家庭成员均处于失业状态的城镇居民家庭的失业人员(即零就业家庭成员);八是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就业困难对象。
  城镇公益性岗位的待遇:用人单位与城镇公益性岗位人员每年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无法签订劳动合同的依法签订用工协议、劳务协议等,约定双方权利、义务,按规定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和给予岗位补贴。岗位补贴标准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执行,其中60%从就业补助资金中列支,40%以上由用人单位承担。对开发城镇性公益性岗位的用人单位,按规定给予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只包括用人单位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
  城镇公益性岗位人员享受补贴期限:城镇公益性岗位补贴期限不超过3年,距离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人员可延长至退休。补贴期满后仍然难以通过其他渠道实现就业的大龄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残疾人等特殊困难人员,可再次按程序通过城镇公益性岗位予以安置,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期限重新计算(再次安置上岗人员除距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可延长至退休,其余人员最长不超过3年,以再次核定其享受公益性岗位补贴时年龄为准),公益性岗位累计安置次数原则上不超过2次。
  截至目前,全市通过城镇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就业困难人员3430人,切实发挥了政策兜底效用。
  1.城镇登记失业人员;2.就业困难人员(残疾人);3.复员转业退役军人;4.刑满释放人员;5.高校毕业生(含大学生村官和留学回国学生);6.化解过剩产能企业职工和失业人员;7.返乡创业农民工;8.网络商户;9.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农村自主创业农民;以及当年新招用符合创业担保贷款申请条件的人员数量达到现有在职职工人数15%(超过100人的企业达到8%)的小微企业。
  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可凭身份证明材料(如:高校毕业证书、就失业等级证)、创业证明材料(如:工商营业执照)、婚姻证明资料(如结婚证)、征信报告等到创业项目所在乡、镇、街道办事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中心申请。
  (一)聚焦“四轮驱动”,强力推进民生实事。我们坚持“政策稳定、服务促进、技能提升、创业带动”四轮驱动,全力稳就业保就业。截至11月底,我市“十件实事”中,公益性岗位累计托底安置就业困难人员4395人,完成全年目标的109.88%;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8313人次,完成全年目标的113.25%;同时,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29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102.17%;全市新增创业4633户,完成全年目标的121.92%;新增创业带动就业18849人,完成全年目标的104.72%。
  (二)聚焦“四个不摘”,积极助力乡村振兴。严格落实脱贫攻坚“四个不摘”要求,全力促进脱贫劳动力等“三类人员”动态保持“一户一人”以上就业,有效助力乡村振兴。截至11月底,全市脱贫劳动力共12.47万户28.87万人,实现就业12.47万户27.62万人,易地搬迁劳动力共17928户42611人,实现就业17928户40474人,边缘易致贫劳动力共1473户2966人,实现就业1473户2705人,均实现“一户一人以上”就业的目标。在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实现了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三)聚焦“对口协作”,全力促进转移就业。抢抓新一轮东西部对口协作机遇,通过发放交通补贴、组织“点对点”专车输送、强化岗位供给等措施,全力促进我市农村劳动力外出转移就业。截至11月底,我市东西部劳务协作促进就业26844人,完成全年目标的710.15%,其中:转移对口帮扶城市广州就业5402人,转移到东部其他地区就业8241人,帮助就近就业13201人。同时,全市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33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114.17%。
  (四)聚焦“重点群体”,守牢就业基本盘面。聚焦政策扶持和就业服务双向发力,着力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全力守牢把稳就业基本盘面。今年以来,我市共组织兑现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补贴200.79万元、社保补贴24.11万元,就业困难人员社保补贴4515.67万元,就业创业服务补助314.49万元,职业培训补贴492.83万元。同时,我们聚焦精准服务,扎实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截至目前,我市2022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制登记共6081人,已实现稳定就业或升学等共5549人;全市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8229人,完成全年目标的104.16%;困难人员实现就业6236人,完成全年目标的109.40%;城镇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我市农村劳动力在外从事非农转移就业61.10万人,其中:市内转移就业16.43万人,市外省内转移就业11.03万人,省外转移就业33.64万人。
  (五)聚焦“市场需求”,精准开展技能培训。今年以来,我们聚焦高质量就业导向,紧紧围绕重点发展产业和企业用工需求,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特别是在全省率先创新开展,面向脱贫劳动力等重点群体的社会培训中级工和“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全面提升我市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质量,助力重点就业群体进一步提升技能素质,实现稳定就业。截至11月底,全市共开展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28313人次,其中,短平快技能培训18716人次,中长期项目制技能培训6159人次,创业培训2712人次,“证书直补”726人;并同步完成高技能人才培养5375人。
  (六)聚焦“政策落实”,助力企业纾困解难。深入落实社保“减、缓、返”政策,切实帮助企业纾困解难,稳定就业岗位。一是精准划型分类。我市直接通过社保信息系统对全市9000余家参保单位行业分类和划型信息,进行核实完善,确保符合条件的单位应减尽减。今年1至11月,我市共减少征收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2.09亿元,失业保险费8435.32万元。二是强化宣传引导。今年社保费缓缴政策出台后,及时通过门户网站、微信、电话等方式,指导旅游、餐饮、交通等行业企业办理缓缴手续,确保符合条件的单位应缓尽缓,着力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岗位。截至11月底,我市已有94家企业成功申请办理缓缴,涉及资金2769.83万元。三是推行“免申即享”。我市采取参保、裁员、违法失信等数据联动比对方式,初步锁定全市符合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条件的企业,并同步将相关信息推送至社保网上经办系统,企业仅需在互联网上核对确认返还银行户名、账号等基本信息,即可享受政策红利。截至目前,我市共对3111家企业返还资金3107万元,已返还企业数占符合条件企业数的98.86%。同时,今年以来,在兑现各类积极就业政策1.18亿元的基础上,全市共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73亿元,扶持创业1110户,带动就业4467人。
 
分享到:

Copyright © 2009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55RC人才网

地址: EMAIL:info@55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