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就业指导

毕业生择业、就业指导引领,辅导员可以做些什么

来源:中国大学生就业 时间:2023-11-29 作者:55RC人才网 浏览量:

年复一年的就业季又已来临。有这么一句戏言:“如今的就业季,愁的不是毕业生,而是毕业生的辅导员。”一方面,就业观、择业观、职业观日趋多元;另一方面,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这两个方面叠加在一起,使得不少毕业生就业动力缺失,或者总是以公务员、事业单位等等作为自己唯一的目标职业,全力以赴备战公考事考。

事实上,职业选择的多元化、人生未来的不确定,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然而,更理性的态度、更稳健的步伐、更审慎的思考并不等同于数年如一日的公务员、事业单位不考上岸决不罢休,更不是“我家里条件不错,养得起我”的名正言顺、心安理得的啃老——不想就业、不愿就业、不肯就业。在这样的“三不”形势下,作为辅导员,除了焦虑、烦恼、苦闷,还可以做些什么呢?“山重水复疑无路”中,如何经过“柳暗花明”,得以发现前方“又一村”的存在?

图片

调整自身心态,不推脱“分内事”

由于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这项工作也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让人抓狂。

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一种想法:毕业生就业工作,不应该是党和国家的事吗,不应该是人社部门的事吗,怎么兜兜转转又回到了辅导员的头上?

确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离不开党和国家的宏观引领,也离不开人社部门的有序推进,但是,同样也离不开辅导员的悉心指导。毕竟,平时离毕业生最近的人还是辅导员。

当然,辅导员本身就有着杂乱繁多的事务性工作,毕业学年除了就业工作,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工作。有的毕业班辅导员除了年级学生工作,还承担着一些条块工作。然而,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毕业生就业工作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关系到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本身也是育人工作的一部分。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就是要培育出能够投身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千秋伟业的、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通过自己的就业促进个人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因此,在当前形势下,辅导员还需要首先调整自身心态,拒绝排斥心理,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和胆识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分内事”——心态调整好了,方能以更大的热情和更足的干劲投入毕业生择业、就业指导引领工作。

图片

直面学生质疑,不讳言“就业率”

做好毕业生择业、就业指导引领,必然离不开和学生的多方面接触和指导。在具体工作的开展中,部分学生往往会直接质疑辅导员:“你为什么要反反复复催我就业?你不就是为了就业率的数据更加好看吗?”

对于“就业率”,我们其实大可不必讳莫如深。就业率本来只是反映劳动力就业程度的指标。作为高校毕业生,能够顺利就业,才说明我们的高等教育是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的。

对于学生对“就业率”的质疑,辅导员完全没有必要遮遮掩掩,顾左右而言他。“就业率”本身就蕴含着很好的教育资源。作为辅导员,我们可以顺着学生的质疑,抛出相应问题:读了这么多年的书,究竟是为了什么?作为辅导员,难道不希望我们的毕业生都找到自己的工作、都能顺利就业么?如果我们培养教育的学生毕业后一直不能就业,我们的培养教育又有什么意义呢?我追求就业率又有什么问题呢?之所以要读大学,从大的方面而言,就是为了能在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的指引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为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民的幸福而努力奋斗;从小的方面而言,也就是找到一份适合于自己的职业,并把这份职业当成事业,在精益求精的日益精进中真正实现对党和国家培养的回报。

因此,对于学生关于“就业率”的质疑,我们更需要不断引领学生:就业率本身并不是什么不好的东西,没有必要对它侧目而视。就业率高,才能从一定意义上说明学校的育人质量高,也才能实现毕业生和母校之间的双向互赢。

图片

紧扣育人目标,不忽略“育人性”

育人性是教育的本质属性。育人为本是教育的生命和灵魂,是教育的本质要求和价值诉求。毕业生择业、就业指导引领不仅仅是择业、就业工作,同时也是育人工作的具体展现。因此,在做好择业、就业指导引领的同时,也要将其和育人工作有机结合。

针对学生一窝蜂地报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现象,一方面,我们不要一味否定,要积极肯定学生具有一定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引导学生理性看待自己,思考自己在性格、兴趣、价值观、能力等方面适合不适合从事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相关工作,确保自己在人岗匹配上没有明显的实质性问题。最为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明确自己考公务员、事业单位的价值取向是什么,自己有没有“胸怀天下,心系苍生”的大格局大胸襟,有没有“一心为民”的价值取向。

部分学生因为家境优裕而觉得家里养得起自己,就算自己不就业也没有任何问题。对于这部分同学,依然要讲清读大学的目的究竟为何,就业的意义又到底何在。我们要让学生认识到读大学决不是为了读大学而读大学,也决不是为了拿到一纸证书证明一下自己,要帮助学生从促进文明延续、推动社会进步的宏大视野来认识到自己为何要读大学;我们还要让学生领悟到就业并不仅仅只是为了获取劳动报酬,用自己的劳动成果获取收入,满足个人的生理层面的需求,更重要的是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砥砺奉献,践行新时代新青年的初心与使命。


分享到:

Copyright © 2009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55RC人才网

地址: EMAIL:info@55rc.com